广交会背后:中国外贸从量变到质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品牌和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贸易“量”的同时,也在产品的“质”上下功夫。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4月15日上午9点,广州广交会展馆各展厅的大门准时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鱼贯而入,不到半小时,各展位人员就绪,有的展位甚至已经开始了业务洽谈。
没有开幕式,也没有领导讲话,少了些仪式感,却依然进行得井然有序。从1957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3届的广交会,不但是中国目前历史**长、规模**、商品种类**全、到会采购商**多且分布国别地区**广、成交效果**、信誉**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外贸发展史,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据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广交会创办61年来,累计出口成交超过1.2万亿美元,成交额占全国出口比重峰值超过50%,近年来每届出口成交额约300亿美元。广交会上结识客户还带动了会后的大量成交。据调研,参展企业会后成交额占其广交会客户总成交额的比例约为八成,并呈现逐届增加趋势。
尽管今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仍在升温,国际产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但本届广交会总体格局依然不变,展览规模和与会人数仍保持稳定。
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大国和进口第二大国,自2013年起,中国货物贸易额保持世界**。
在贸易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外贸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外贸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中国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定,但是,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创新能力较弱,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广交会也敏锐地触到了转型的需求,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过去,很多企业都是代工和贴牌,金融危机之后,订单慢慢减少,特别是在2012年前后,这一影响特别明显,广交会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参展企业的结构,鼓励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
对于成立20年,也参加了近20年广交会的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而言,这一感受尤其明显。市场部总监丁名扬10年前开始参加广交会,亲眼见证科沃斯从**初2个位置偏僻的展位,到如今8个重点展位的变化。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品牌和产品。
科沃斯在成立之初是给国外品牌做代工的,2006年,**款自主研发的扫地机器人地宝问世,才逐步打出自己的品牌。而旗下另一个以吸尘器为主打产品的TEK公司,则在贴牌代工的路上走了很久,直到**近几年才开始转型。
“很多企业都是如此,早期做代工,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具备研发的能力和财力,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丁名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借助广交会平台,能够让专业的买家认识科沃斯,为企业打响品牌和产品出海创造条件。2017年,科沃斯和TEK整体营收约41亿元,其中一半是出口,随着TEK的品牌战略转型和科沃斯国际化转型,未来,将在国际化方面打造双品牌战略。